>>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南京博物院呈现齐白石黄宾虹等20世纪国画大家
 发布时间:2019/12/5 浏览次数:1126

  11月26日,“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分前后两期,共展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作品158件(套),这些作品集合自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徐悲鸿纪念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9家机构。其中,分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的傅抱石《九歌图册》,首次合并亮相。

  展览现场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动荡和机遇、传承和革新交相辉映,传承沿袭和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美术史论家一般把二十世纪早期作为中国现代绘画史的开端。这一时期,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开始传入,开启了中西方绘画多元并存、融汇创变的新局面。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和李可染正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八位中国画大家,他们的中国画创作实践,推进了中国画的变革,拓展了中国画的艺术范畴,将中国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展览取名“仰之弥高”,意在突出八位大家如高山一般垂范后世的艺术成就以及传承创新的精神。

  徐悲鸿展区,左为《愚公移山图》,右边为《九方皋图》(天津博物馆藏)之一

  展品中徐悲鸿于1931年创作的纵149厘米、横375厘米的《九方皋图》(后期展出),张大千于1947年创作的纵164厘米、横320厘米的《泼墨荷花图》通景屏,潘天寿于1962年创作的纵150.8厘米、横395.6厘米的《记写雁荡山花图》等,在展厅中全画幅呈现,让观众饱览展品细节。

  其中《九方皋图》将在第二期展出,这也是徐悲鸿创作多次的题材。1928年11月15日,徐悲鸿应北平大学校长李石曾之聘,任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然而,1929初,接二连三的风潮逼迫徐悲鸿不得不作出辞职的决定,结束了他为期三个月的院长生涯,回到南京。此后,至 1931 年冬,4 年间,徐悲鸿曾经七次画“九方皋”题材,而第七稿就成为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件国画代表作。

  在 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第七稿《九方皋图》上,徐悲鸿作如是题款:“辛未初冬第七次写此,并纪念廉南湖先生,感喟无极。悲鸿时授徒中央大学,居丹凤街。”其中廉南湖先生为廉泉,是徐悲鸿早年所遇的“伯乐”之一。廉泉给予徐悲鸿帮助的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徐“九方皋”概念的由来,与廉南湖密切相关。廉泉现存诗文集中,有《徐悲鸿为卢使君画马》四首可对应。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纸本 设色 纵144 厘米 横421 厘米 1940 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同一位置第一期展出的是徐悲鸿的经典代表作《愚公移山》。这幅巨作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完成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但画家坚信中华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局部)

  画家创作此画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他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裸体人物引入中国画。在画家笔下,不同年龄的人体有着不同的美感,不论是挥动锄头的大肚力士的一身膘肉,还是青年男子耙地的紧绷筋键,还是儿童的稚嫩光滑,老者的瘦骨嶙峋,都反映出肌肉强烈的屈张美感。水墨的浓淡晕染,使每人肤色各异,产生了轻重节奏。远看此画令人感到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近看则细部充实精到,无一懈笔。徐悲鸿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引入中国画,几乎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图》

  潘天寿的巨幅作品《记写雁荡山花图》,可以说是他一生对雁荡山情有独钟的写照。他20多岁时就随吴昌硕先生一起到过雁荡山,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三游雁荡山,创作了许多跟雁荡山有关的作品。1962年的《记写雁荡山花图》就是他描绘雁荡山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中,潘天寿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是他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情写照。一花一木等最平凡的东西,经他的点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前面那一只还似乎若有所思呢。它们身体的青灰色与设色绚丽的山花形成对照,真实地表现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戏剧,处处有景有情。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图》(局部)

  作为“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傅抱石,此次展出的的作品之一《待细把江山图画》(中国美术馆藏)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1960年9月15日,傅抱石等画家一行13人离开南京,历时3个月,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六省十几个大中城市,成为当时中国绘画界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同时也将1950年以来中国画写生活动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潮。回到南京后,傅抱石反复推敲,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幅《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以辛弃疾的“待细把江山图画”作画题,凭借独到的视角和创造力,将华山奇峭无伦、壁立千仞的雄姿呈现在人们面前。但事实上,由于体力原因,傅抱石当时未能登顶华山,只能在山下青柯坪附近观华山之姿。因此,在画中的山脚下,傅抱石精细刻画了一组人物画:行走的人、坐在场院上聊天和喂鸡的人,甚至门口露出的半头牛,以此反衬了华山的卓绝雄姿。

  此外,作为傅抱石代表作品之一分别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本次在南博亮相,是《九歌图》册第一次合璧展出。

  傅抱石 《九歌图册》展览现场

  1953年夏天, 傅抱石拟根据郭沫若新 著《屈原赋今译》为素材,为次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酝酿创作。 1954年10月,傅抱石通过综合历代《九歌》图像历数月惨淡经营, 以册页的形式分别将《九歌》文字加以图绘,殚精竭虑地完成了《九歌图》册。傅抱石赋予《九歌》中各种人物不同的鲜明性格,或热烈 奔放,或超然物外,或坚毅刚强,其表现手法变化多端,构思意象新颖独特,很好地契合了屈原的诗意。

  傅抱石 《九歌图册》

  傅抱石 《九歌图册》

  由于展厅面积有限,展览将于2020年1月10日左右,进行大规模换展,第一期展示97件套展品,第二期更新61件套展品。展厅将八位画家的展示区域覆以八种不同的代表色,设计简洁明快,阐释详尽全面。展览还将配以语音导览自助系统、发行图文详实的精美画册、举办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推出精致多样的文创产品,为观众提供多角度、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张大千 《泼墨荷花图》

  注:展览位于南博特展馆3楼11展厅。展期自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2月28日。全价票50元,优惠票30元。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南京日报》

  展览现场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