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文化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9/3/14 浏览次数:1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上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如何用文化助力大湾区建设?如何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如何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连日来,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委员,纷纷就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体会,并就粤港澳三地如何共建人文湾区提出建议。

焦点1:如何打造世界级湾区文化名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弦乐团创办人姚珏:

用文化共融引导港澳年轻人融入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弦乐团创办人姚珏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领域大有可为。她建议三地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委员会,以文化共融引导港澳年轻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姚珏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除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通,还应注意人心交流融通,“可以说,这是大湾区持久健康发展的根基”。她说,以近些年组织的弦乐团内地巡演活动为例,对于港澳的年轻人而言,内地有很多事物是只听说过但没看到过的,尤其很多二三线城市大多数香港年轻人都没有去过,“我带着他们去了大湾区的4个城市巡演,让他们直接感受内地的文化氛围”。

在交流活动中,姚珏也发现,当前三地文化交流活动尚面临一些障碍。为此,姚珏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委员会,策划、统筹、推广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表演、戏曲、电影等)的整体发展,从文化设施、教育、产业、资源对接等方面具体落实,促进区内文化艺术合作,立足大湾区,放眼全球,打造出世界级湾区文化名片。委员会负责制定区内文化艺术整体发展方向和运作,由艺术专业人士或热心艺术发展的社会人士,共同构思和推行区内文化艺术政策,促进区内艺术家或机构合作。同时,可邀请世界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顾问,提供专业意见,致力推动各类文化艺术项目发展。

焦点2:如何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

从时代和生活中找寻作品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电影等为代表的文化消费日渐繁荣。不过,一些快餐式文艺作品也充斥屏幕,影响了大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件好的文艺作品也需要灵魂。

冯远征说,要做好文化精品,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这其中有三点至关重要:一是要坚持文艺创作是为了人民,艺术创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二是要脚踏实地,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接地气,多去创作反映时代、反映群众生活的作品;三是要有大胸怀大情怀,创作一些时代需要的作品。

在冯远征看来,任何时代,好的作品都是被需要的。他说,以前些年火热的“小鲜肉”现象为例,在大众文化需求兴起初期,观众简单追求颜值无可厚非,但再好吃的东西让你顿顿吃也会腻。“艺术创作需要动力和激情,需要热情和废寝忘食。”

焦点3:如何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巩汉林: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巩汉林说,首先应该做好人,“什么人设也没做人重要,只有把人做好了,你才能走得长远,才有可能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这是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此外,他认为,文艺工作者还应该有所情怀和追求,“要讲究,就是得有工匠精神,不然的话,就是将就。”

巩汉林还谈及了对粤港澳三地共建人文湾区的看法和建议。在他看来,未来中国的发展,是经济和文化两条腿走路,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前进。他说,粤港澳三地人文相近,语言相通,又拥有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经济,基础非常好,三地若能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塑造湾区人文精神,以文化团结和引领人心,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焦点4:如何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推动大湾区艺术发展 打造文艺界“奥斯卡”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金湾奖,争取将其打造成为文艺界的“奥斯卡”,以此来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用文化的交流、交汇和交融增强湾区人民认同感和自豪感。

许鸿飞说,近年来,其和团队带着其标志性的肥女系列作品,走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城市,在这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之一。“不过我也感到,目前整个大湾区总体上缺乏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对此,许鸿飞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金湾奖,通过政府引导,组建全民参与的主题文化赛事,聚集大湾区人民的智慧,也可借赛事从民间挖掘到更多的文化精品、文化创意、艺术人才,推动大湾区艺术发展,打造一个文化艺术界的“奥斯卡”。他建议,该活动可以两年举办一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会展内容可以先从雕塑、玉器、民俗等领域逐步展开。

许鸿飞还从自身实践出发,建议设立“大湾区雕塑联盟”,吸引粤港澳等地的艺术家参与进来。他说,希望将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不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还要做到“引进来”,培育出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还认为,要有明确的项目和平台支持,不断推出有特点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从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