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海漂”书法家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9/1/1 浏览次数:1189

    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活跃着一群“海漂” ,他们或是企业员工,或是学校教师,还有律师、医生、司机、保安……无论从事哪一职业,他们无一例外都爱好书法。为此他们自发组建了一个书法交流团体——华亭雅集,截至今年11月13日共举办雅集65次,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都在50人左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从事艺术创作的外地人来到大都市上海寻梦,这些人逐渐地形成一个特殊群体,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海漂”书法工作者,他们多数在业余时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这样的一群人组织结构松散,少有舒适的习字场地,也和大多数“海漂”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但出于对书法的热情,坚守在上海,努力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上海市书协曾在2017年6月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 ‘海漂’书法工作者生存与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旨在为上海出台“海漂”书法工作者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基础性分析数据。本次调研,邀请了近200名“海漂”书法工作者完成问卷。通过调研发现:从“未来5年内的打算”看,选择“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占总人数的78.75%;从“解决居住问题的方式”看,有75%的“海漂”书法工作者是“租房”,只有17.5%的“海漂”已经“自购商品房”;从学历上看,他们绝大多数为本科和大中专以上学历——本科占50%,中专/大专占36.25%,“海漂”书法工作者中研究生占到了3.75% ,“海漂”书法工作者中书法专业本科仅占11.25%;绝大多数“海漂”为自由职业、自我谋生等。一些“海漂”书法工作者为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服务,其中,民营企业占8.75%,事业单位占2.5%;从主要谋生手段看,培训教育占多数;从培训工作人员月经济收入看,6001元至10000元及上的占85%,根据2017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6年上海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504元,说明“海漂”书法工作者尽管背负着生活的压力,但大多数人月经济收入还是高于上海本市职工平均工资。

    调研中还发现,不少有书法爱好的“海漂”还放弃自己原有的工作或专业而投入到书法普及教育中,成为“海漂”书法工作者,既为自己谋生,更是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事业追求——华亭雅集成员中的王兆钢曾在一家物流公司做专职运货司机;彭仁欣做过纯手工绘制设计,也尝试过做生意;刘万利曾从事装饰项目管理工作;林锁在2016年辞掉了保安工作,去学校做了兼职书法老师,没有多少报酬,但他却说, “在写字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幸福” ;曾“北漂”多年的邵玉祥, 2016年又开始了“海漂” ,从事启山书院雅集活动……

    对这样一群热爱书法艺术,并在此艺术领域取得一些成绩的人,上海市书协也曾出台一系列吸引“海漂”人才举措——在2005年“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上,上海市书协规定凡获奖作者,即便没有上海户籍,只要在上海居住、工作,都可申请成为上海市书协会员; 2006年,上海市书协通过常务理事会议,同意吸收非上海户籍优秀书法人才进入协会;2007年,海派书法晋京展上,通过层层筛选,一些“海漂”书法工作者也脱颖而出; 2010年上海市书协通过换届选举,吸纳五位“海漂”人才进入上海书协理事会; 2014年还举办了“ ‘海漂’书法家作品展”活动等。

    目前“海漂”书法工作者也涌现出一批天分较高、理念较新又善于吸收、肯下苦功的中青年,如张卫东、王玺、姚强、杨贤淼、赵冠军、朱银富以及殷世法等,他们在全国书法篆刻展、兰亭奖等和上海市的各类大展、大赛中斩露头角脱颖而出。华亭雅集自2013年4月17日经方存双召集,朱银富、张成忠、孙滨等书友互相介绍首次举办活动以来,雅集成员累计在国家级、省市级展览中获奖、入展400余人次—— “90后”成员吴钢连续入展全国书法临帖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 “60后”成员管福宝入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在其他全国性书法展赛中也成绩显著。华亭雅集虽然不属于社团、属于协会,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却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活动:每月一次作品交流,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每年举办书画篆刻汇报展等,活动不设门槛,只要喜欢书法都可以参加。

    虽然“海漂”书法工作者频频亮相上海乃至全国主办的书法大展,但为什么缺少在全国叫得响、高知名度的书法家,缺少可以与有“北漂”经历的石开以及“60后”的朱培尔、周祥林、黄君、李强、张羽翔等相提并论的名家?这些都需要进行更多反思、总结。当下,整个“海漂”书法工作者生存环境依然不容乐观。2017年6月的调研中,从“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选择频数看,前三项分别是:“市场环境”选择频数占46.25%,“社会文化”选择频数占45%,“扶持政策”选择频数占27.5%。而在“海漂”群体自认为遇到的问题中,选择频数最多的是:竞争压力、工商等相关政策问题、职称无法解决、艺术市场不活跃、社会还未接纳等。在“海漂”姚强看来,来上海生活算起来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 15年前他辞掉了所有工作,只为书法而去:先是北上学习,每日练字非至三更不入睡,虽技艺上有一定的提高,但要靠书法技艺在此谋生基本不太可能。特别是前些年,书法虽然很热,但即使要做书法培训也非易事,只有近几年才稍好一些。

    尽管目前“海漂”书法工作者认为“发展机会多”的频数占到了68.75%,但必须关注和避免的一个现象和趋势是,一些人获了奖,加入中国书协,就安于现实,仅仅关注培训事宜。另外,“海漂”群体,需要把握好培训教育与自我创作关系,变“谋生—书法教学”模式为“教学—创作互动”模式,也可以尝试“跨行业—创作互动”模式。同时,杜绝书法技法和文化素养分离这一问题。对此,华亭雅集成员任行志颇为感慨:“学书法过了技巧的门槛之后,就需要其他方面的积淀和滋润,不能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埋头写字,那样就成了写字匠。事实上,历史上“海派”书法辉煌时期的“海派”书家或以书法为主,或书画双绝,抑或书画印三者俱精,对金石学、国学、古文字学,乃至西方艺术等也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

    面对这些问题,上海市书协也意识到,只有继续切实履行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把握好书协资源是面向大家开放的,才更好地为“海漂”书法工作者服务,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在书法艺术上展现自己的舞台。结合“海漂”认为急需上海市书协帮助解决的问题,上海市书协决定要积极依托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集聚、提升书法艺术人才的社会生态条件,如呼吁和帮助解决“海漂”书法工作者一些由于户口限制子女入学问题,以及社会保险、中高级职称评定等社会保障相关问题,乃至创作场所、学习深造途径等实际问题;一手抓权益保护和政策帮助与扶植工作,如研究运用网络、自媒体等更便捷高效的联系和交流方式,畅通组织与“海漂”群体的沟通渠道等。在宣传上,更需要一个公允的态度来对待书法艺术和艺术群落,真实地表现实际的生态现状等。

    在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当下, “海漂”书法工作者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有困境和坚持,更有梦想和希望。“漂”在上海的书法工作者日益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样, “海漂”书法工作者应具有道义感和责任意识,以大联合建立大舞台。未来同样需要让这些“海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家的温暖。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