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鉴赏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评论鉴赏
 
言恭达:笔锋上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8/11/23 浏览次数:149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书法作品从表面上看是线条的舞蹈,本质上却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律动。

  大草,被称为书法的最高境界。自2008年书写《我的中国心》开始,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陆续推出多部大草长卷。

  他的大草长卷,要么是对当下世界重大事件的“艺术记录”,要么是表达书法家对时代的真切感悟。这种对现实的直接介入和时代感,也体现在其他方面。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下基层、调研、写提案是言恭达的分内事,几十则和民生相关的提案,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委员”。

  他时刻在与时代对话,抒写出的书法作品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正能量,一股浓浓的家国情怀。都说字如其人,他的履职故事,也有相同味道。

  把白话文、口语表达引进书法艺术

  改革开放后,“书法热”推动了社会书法文化的繁荣。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全民书法”,书法进入市场,一些书法家的身价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法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殆尽,不少书法家沉湎于一遍遍地书写“唐诗宋词”和抄经,满足于“字写得好看”“字看上去很有功夫”,书法渐渐成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线条艺术”,与现实、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

  2008年,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言恭达决定把白话文、口语表达引进书法艺术时,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

  “很多人不写书法时,是个现代人。可是一拿起笔就变成一个古诗古文的抄录员了。好像书法与现实生活无关一样。”言恭达在考察了书法史,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后,觉得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反映出书法家所处时代的特质。

  中国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都是作者所处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仅仅是“字写得好看”那么肤浅。言恭达认为,有必要把书法纳入大文化观念、大艺术视野、大民生情结来认识。2005年,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首次开展时,围绕讨论什么是“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精神”,时任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的他总结了16个字——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

  在他看来,这16个字也适合当下的书法创作。

  基于这种认识,在2008年,也就是北京奥运年,言恭达创作了大草长卷《我的中国心》;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创作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1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APEC文化论坛展出《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世界美术大会上展出《体育颂》;2013年,创作了《时代抒怀——言恭达自作诗大草长卷》;2014年,创作了青奥会长卷;2015年,完成了《新中国元帅诗抄》大草长卷;2016年,新推出《栖霞山赋》《江海南通赋》隶书长卷;2017年,创作了大草书法长卷《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这些大草长卷,表面上是把白话文领进了书法,实际上是把时代领进了书法。而被言恭达看中的“时代”,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时代的认知,同时也体现出浓浓的正能量。

  把民生情结印刻入心底

  提起言恭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他的“以篆入草”“以草入篆”的二十多年艺术创变探索,他的篆、隶、草的有机转化互相提升,他诗书画印齐头并进,他“把白话文引进书法”,这些都是他对书法看得见的贡献与影响。

  这是他作为书法家的本分,也是书法艺术的本体价值。但是他的思考,并不局限于笔墨纸砚。“为人生而艺术”的观念,让他想得更多,也做得更多。

  “敬天爱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也是言恭达坚守人文操守的处世信念。他的父亲将他领进艺术之门,让他懂得“艺术必须敬重天道”;他的母亲则给了他“平等待人、乐善好施”的教诲。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民生情结印刻进言恭达的心底。

  多年来,言恭达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等,无偿捐资已超过千万元。

  言恭达记得自己第一次花大力气做慈善是在2006年,“那是一次命题作文。”当时,南京市要奖励30位为南京慈善基金捐款的企业家,市政府领导希望言恭达能够为企业家每人写一幅作品作为奖励。于是他无偿捐献了30幅书法。从那以后,他开始了个人延续至今的慈善之路。

  在言恭达看来,对时代感恩,对社会回馈,对民生关注,是一种生活方式。

  言恭达通过政协履职来表达自己对民生的关注,以促进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翻看他历年提交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可以发现每年他都会有多件与“三农”相关的发言和提案。青少年时代的言恭达曾经有着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这段生活经历让他至今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也对他“立言”产生了深远影响。担任政协委员之后,他连年撰写提案,为“三农”问题提出建议。而社会治理、养老体制、职业教育、医患关系等社会民生领域也常能听到他的声音。

  提案内容超越专业领域,也得确保质量。为此,言恭达每年要花大量时间参与调研。2015年,他随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就“特殊教育发展和管理情况”开展调研后,向视察团提出很多建议,其中独到的观点令调研报告的执笔同志有些吃惊:“你是艺术家,怎么对特教问题这么熟悉?”“调研。”言恭达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言恭达做调研很讲究方法。“我非常注意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听取不同声音,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真实情况。”艺术家的身份让他容易听到真实的声音,这让他的提案提到点子上,建议具体可操作。

  “一个不了解社会、不关注民生、不感悟生活的艺术家,一个对现实不具备人文关怀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绝不可能被时代认可,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我不愿意也不会做一个蜷缩在书斋里的文化人、一个时代的隐者。我主张我现在所从事的诗、书、画、印的艺术创作,必须将传统的特点、时代的特质与个人的特色有机结合,这就必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面对民生,需要我们去关注、观察和思考。一个远离时代的艺术家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言恭达这样认为。

  坚守文化信仰与时代审美理想

  什么是文化?

  言恭达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书法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它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它将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大厦上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对国家发展承担历史责任,其根本要义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尊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层面,高扬科学理性,把握现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当代书坛需要一种基于价值传承与价值创新的文化自觉,需要文化的光照与引领。

  开启与重建当代艺术的现代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书法家应有的品格与情怀。在全国两会上,言恭达多次坦言:中国书坛呼唤心灵建设!我们应认真反思书法家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当你以名家自居,以为高人一等时,要时刻记住: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不是真正的高度。是时代推出和造就了当今我们这一批书画家,我们与前辈相比实在太幸福了,因此,感恩时代、回报社会是需要融化在自己血液中的。

  当下书法家究竟要写什么?

  这是言恭达思考很久的问题,难道还要一直写“春眠不觉晓”吗?言恭达认为,书法反映的是汉字的艺术,它是由历史情境而造就的。书法艺术的灵魂活在书写者与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中,书法不仅仅具有审美功能,它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数千年的文字书写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置。言恭达提出为人生而艺术,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真于经典,要让书法艺术引领方向、提升大众审美层次,推动社会俗文化向雅文化发展。要让书法艺术积累于当下,“今天的创造将是明天的记忆”。

  多年前,言恭达就开始以自作诗感悟生活、感恩时代、感知民生。提及对自己书法作品中对时代的关注,言恭达说,“我恋古,但不守旧;我天天与古人对话,但又时时吸收时代的新鲜空气。”言恭达心中的书法经典,绝不是在文斋中埋头苦练出来的,而是提高眼界,关注世界,用阅历的财富去写出时代的精神。

  让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2011年,联合国首届中文日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丰富多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言恭达的书法特展。作为活动的主体项目,言恭达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出了中国文字的形式美,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这不是我的个人书法展,而是一次为国家争取荣誉的外交活动。”当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恭达表示,“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走近书法,就是走近了中国。”

  之后,言恭达在多个“特殊的场合”,通过书法“书写中国形象”。

  2011年,在夏威夷大学的APEC文化论坛上,他作了“中国书法与东方智慧”的演讲和48米大草长卷的展示;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世界美术大会上,他通过书写顾拜旦《体育颂》书法作品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言恭达说,“奥林匹克的体育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它跟艺术的生命力量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通过大草书这种动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奥林匹克的意境,更多的是让大家都能够通过书法这特有的中华文化理解到和谐的生命力量,同时艺术也需要这种和谐世界的氛围。”

  让文化“走出去”,最关键的是专业人才。

  2013年10月,言恭达参加了中国文联在河北承德举行的艺术论坛,并作了中华“和文化”的主旨演讲。与会人员在讨论中都感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艰难。也就在这个论坛上,言恭达了解到北京语言大学有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留学生,他向北京语言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和资助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及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海内外书画艺术活动、出版等多种项目,希望能为培养各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尽一己之力。

  “他们学成之后,可以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啊!”言恭达说,“我们现在在做中国文化由‘送出去’到‘请出去’,而培养“走进来”的各国留学生将使他们学成后将中国文化‘带出去’。每个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回到自己的祖国,都会成为文化交流最具说服力的使者,他们培养起来的书法兴趣,也必然会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更多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虽奔波于世界各地,但言恭达乐此不疲。

  凡对书法艺术肩负使命感的书法家,都会积极弘扬书法的艺术性、人文性。他们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溶于笔下,方寸之间既有灵动婉转又遒劲有力,以书法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和书法家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让世界对中华文化整体有更深入的了解。

  言恭达所做亦如此。

  自古以来,中国学者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今天,这一传统、这种浓浓的家国情怀依然在延续。

  言恭达说:“我希望国家好,百姓好,希望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希望社会重视的是艺术价值,而不是艺术价格;重视的是今天的文化创造,成为时代的经典文化积累,而不是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繁荣’。在艺术的路上,我还会继续努力建言献策。”(文/郑玉婷)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8年第20期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