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新起点 心启程——2020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发布时间:2020/9/22 浏览次数:556

  新浪讯,新一届公共艺术盛会——“2020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JISP”)将于2020年9月26日至12月31日在静安雕塑公园举行。

  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主办,上海市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静安雕塑公园承办,策展机构为罗浮紫公共艺术团队。中国著名策展人黄笃先生、西班牙外交部下属“亚洲之家CASA ASIA”文化和展览项目负责人马尼妮•格拉斯•巴拉格尔(Menene Gras Balagurer)共同担任艺术顾问。

  雕塑城市,执着开拓的十年

  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是国际化的高端公共艺术盛会。自2010年起,静安国际雕塑展以双年展的形式呈现,先后成功举办五届,“JISP”已成为中国和上海知名的公共艺术文化品牌。历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将国际顶尖作品引入中国,使中国公共艺术家和作品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交流,更能充分展现国际静安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

  十年来, JISP以精彩的表现,创造了一个罕见的历经十年的雕塑展品牌,这十年,是艺术介入城市的展示与探讨,是从“城市幻想”、“城市之光”、“城市家园”、“城市创变”、到“城市无界”的飞跃与进步。这是一个逻辑性的,一环扣一环的,强调了国际性和地方性之间的连接,强调了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强调了严肃性和通俗性的连接——在静安雕塑展里面充分反映了这样一个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跨越十年,进入新的阶段,既是公共艺术新进阶的起点,也是与高速的上海共同进步的新起点;第二个十年的到来,意味着我们送别成功的十年,迎向具有更广阔未来的新十年、二十年,直至星辰大海。

  连通世界,荟萃艺术

  2010年,雕塑展首度亮相,囊括当年公共艺术类几乎所有最高荣誉、入选“静安十大文化事件”,并有 18组24件国际大师级雕塑作品被永久保留在公园内。“2012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规模和影响力超过第一届。不仅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国内外专业机构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展览期间举办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建立了静安区青少年公共艺术教育基地。当年参观游客达到43万余人,前来参观的代表团及社会团体100余批次。2014年展览,邀请了来自12个国家的16位艺术家携59件作品参展。 相比2010年8国艺术家参展、2012年10国艺术家参展,有了更广泛的参与度。两个月展期,观展游客超过110万,参观团体100余队。2016年展览,国际国内共计7个国家及地区,24位艺术家,45组,300余件作品参展,在参展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往届更高。2018年展览,在展品数量(58组、87件)、参展艺术家及跨越国别的数量(40位艺术家)上,都超越了前五届,是城市系列的十年收官之作。

  空间重塑,再续辉煌

  城市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运行载体,各类城市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则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新一届的展览将“空间重塑”作为艺术呈现和学术研讨的主题,在前五届“城市”系列的基础上,升级展现公共艺术的介入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公共空间的打造,是城市对于空间的重新思考,强调以人为视角,以想象力驱动,致力于城市空间营造与服务,通过数据化、智能化,连接人与空间的未来全新使命。我们要探讨的,除了地理上的空间,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城市人的上升空间等。艺术的介入,让空间的意义更为辽阔而博大,随之具有更宽泛的表现和探讨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际,我们相信:有空间,才有未来!

  雕塑展将继续走出静安雕塑公园,走向街区。首先,展览的空间将延伸至吴江路步行街广场、恒隆广场、丰盛里等热闹的商业区,让公共艺术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设立的展区,着眼于推动“美育”的深入渗透。其次,拓宽思路,将花艺和雕塑艺术结合,在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办“花•艺空间”室内展,充分演绎“空间”主题。

  另外,展览期间,将同步举行“上海静安国际公共艺术峰会(J’PAC)”。峰会自2012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新一届峰会在前几届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命题探讨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角度,以新的主题线索——“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空间重塑”。以上海精细化管理下的城市空间重塑等为论述方向,积极探讨以空间重塑再造文化自信、以公共艺术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城市空间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空间的思考。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空间重塑,将为未来展示城市可能性的多重形式。

  10国29位艺术家55件作品闪耀金秋

  本届展览展品为33组、55件,共29位艺术家参展,跨越国别10个国家。其中国外艺术家13位,国内艺术家16位。

  当今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更是英国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唯一一个获得过4次特纳奖提名的艺术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此次以作品《四向》(Four Ways)参展。2018年,因对艺术的贡献,他登上了英国新年荣耀榜,获骑士爵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其生活于世界的自画像,是他通过行走对世界的参与,也是他的能量与自然材料和力量相互作用的成果。作品在状如地球和山脉的意象上形成对世界的观感。这些几何形石头有着深刻的、史诗般的经典意义,如风、宁静、瞬息和变化,这些都赋予了它们力量,始终流露出原始而神秘的气息。它记录着作者的所到之处,也记录着人类来自哪里。以此完成人类对空间、环境,观察与重塑的想象和意义。

  曾参加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和两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1966 年生于喀麦隆恩康桑巴。现生活、工作于比利时根特和喀麦隆雅温得。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就被广大国际公众所熟知。其艺术创作以多变著称,既不局限于一种媒介,也不局限于特定的议题。以个体表达探索世界和人类命运,其作品也因此获得了超越地域的博大格局。在一些非洲传统中,“会说话的树”常隐喻日常流行的大众集会,在这些集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对他所处社区中的社会、经济或者政治生活发表态度言论。《会说话的树》以生活中日用的塑料容器,构建状如生命之树的艺术品,隐喻文化的变迁和新审美的出现,强调形式的突变和多样,而内在的生命力持久永恒。

  佩德罗•雷耶斯(Pedro Reyes)的作品曾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蒙特卡罗、米兰、以及墨西哥城、波多黎各的香格里拉等地做过巡展。雷耶斯对于现代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空间、环境问题以及社区群落间彼此的影响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雷耶斯把自己的社会良知融入艺术实践,他的不少作品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雷耶斯也始终相信,艺术才是推动社会变革最有效的方法。此次参展作品为艺术家被人熟知的大型社会项目之一,它们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并努力构想一个更快乐的未来世界。作品表现了建筑学的思想无时无刻对艺术家地影响,他的设计方案总试图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原理上传达更多的兴趣,他不断探究在一个空间内如何让个人得到解放,或者激发一群人如何去协调工作,他发展了一系列形式和方法去释放人的创造天性,又超越了建筑学领域,在探索个人和集体组织的关系,并通过交流、创意、幸福及幽默感启发改变。艺术观念和表达的重塑,重塑空间认知。

  三十余年来,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媒体与行为的探索之中。他的作品使人对生活、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有了新的启悟。作品展览足迹遍布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卡塔尔、巴西、里昂、斯坦布尔,1999被邀请参加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提名奖,2009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此次参展作品以不锈钢锻制,将排油烟的管道卷曲解构塑造成海螺形状,浴着溶溶的月光,迎着冲浪,微风掠过,雕塑会轻鸣,奏出对环保诗化的想象。以排油烟管为形,暗喻净化空气的无机工业材料转化为有机生命体,融于大自然,某种源于自然界规律的社会性隐喻亦暗含其中。

  胡安•盖瑞扎博 (Juan Garaizabal) ,于1971年出生于马德里。盖瑞扎博以他复原并融合城市历史精髓的大型雕塑而闻名于世。盖瑞扎博多方面致力于绘画、雕塑、灯光及声学装置、视频艺术和版画制作。作为一个雕塑家,他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和最终作品都是手工完成的。盖瑞扎博着迷于中国建筑的不可思议的稳定性。作品《永恒之门》再现了盖瑞扎博研究过的带有中国建筑元素的线条。每个元素不仅是在它们各自的时代,直到现在都有着自己的伟大之处。比如,台阶象征着发展,18层的台阶遵循了很多建筑中都会存在的规律。具有传统风格线条的“门”象征着对世界和未来开放的同时,不忘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进行关于遥远和比邻,怀念和缺失的永恒对话,这一直是由胡安创作的雕塑符号,也是他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作品的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现实与彼岸、未来与当下之间的张力,探究人类共同的命运。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