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当齐白石黄宾虹相遇:西子湖畔对赏秋蕊香
 发布时间:2020/9/9 浏览次数:776

  潘天寿曾说:“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花鸟更妙,妙在自由自在。”黄宾虹虽以山水驰名,其花鸟画同样有着较大的成就,而齐白石花鸟画则人所共知,影响深远。9月8日,由浙江美术馆、北京画院、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是两位20世纪大师的首次“相遇”,一批黄宾虹罕见花鸟人物画稿也在展览中首次露面。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览以馆长对谈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展览开幕式。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黄宾虹和齐白石有一段时间住在北京,也曾在北平艺专教过书,但两个人生前并未有真正艺术上的交往。此次展览是两位20世纪大师的一次有效‘相遇’。齐白石的艺术是从泥土中来,海派的继承更重。而黄宾虹则是更久远的文人画系统和他当时所具有的国际视野。”

  “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聚焦齐白石、黄宾虹晚年成熟时期花鸟画作品,将两位大师的花鸟画作品首次对比展出,可谓“双峰并峙”。据主办方介绍,展览展出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作品及画稿170件左右,分为“不似之似”“神逸并美”“画之真诀”三个版块,通过比较作品内涵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探究其绘画语言、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在理路,总结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艺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传统中国花鸟画艺术现代转型提供有益滋养和范例,借以探讨中国花鸟画在当代传承、发展及创新的可能性路径。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黄宾虹(1865年—1955年),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

  在绘画艺术上齐白石受陈师曾影响甚大,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勃勃生机。

  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师生活的近百年时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社会变革不断发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新文化思潮兴起,中西文化碰撞、交融,齐白石、黄宾虹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他们自青年时代开始习画,数十年孜孜以求,敢于不断挑战和变革,衰年变法,终有大成。齐白石以大写意花鸟画及工笔草虫享誉于世,纵横超迈,神妙入微,意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有传统文人画笔墨之意趣,又参入民间田园风味;雅俗共赏,饶有天然真趣。黄宾虹素以山水画著称,浑厚华滋,内美蕴真。而其花鸟画“另辟了一个世界”,雅逸清和,幽淡古拙,含刚健于婀娜,不似之似似之。他们既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系统的传承者,又是胆敢独造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巨匠,他们是近现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座艺术高峰。

  馆长对谈:不同笔墨路径阐释花鸟画

  与以往不同,此次展览以馆长论坛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展览开幕式。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认为,“此次展览是两位20世纪的大师的一次有效相遇。黄宾虹和齐白石有一段时间住在北京,也都曾经在北平艺专教过书,但是两个人真正的交往,包括他们艺术的碰撞好像还不是他们活着的时候,而是今天。北京画院讲一个关键点——“熟中生”。大家对黄宾虹熟悉吗,对齐白石熟悉吗,但是两个人的花鸟画有何异同?不熟,黄宾虹的花鸟画更不熟悉了。平时我很少看到黄宾虹的花鸟,这次在浙江省博物馆看到,感到非常惊艳。他提供了一套我非常不熟悉的花鸟画方式,希望明年北京的艺术爱好者也能见识一下。相信浙江杭州的朋友对齐白石一定有认识,北京画院如此大量的齐白石花鸟画来到浙江美术馆也是属于第一次。通过展出的齐白石的图稿和花鸟,与黄宾虹先生的花鸟对应起来可以见出,两位大师完全是不同的路径来阐释同样的牡丹、禽鸟。还有一点,齐白石的艺术是从泥土中来,这个气氛更重,海派的继承更重。而黄宾虹先生是更久远的文人画系统和他当时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不仅要考究他的笔墨能量,而且其中的色彩,灰调子,黄宾虹的色彩非常非常不一般。”

  馆长论坛现场

  在论坛中,谈及此次展览的策划思路,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表示,“这个展览从去年五六月份是由我们展览部提出的,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讨,最后确定以花鸟为主题,齐白石的花鸟是大家都很清楚的,而黄宾虹更重要的是山水体系。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很多种说法,什么是老年变法?逻辑在哪儿?我们策划展览来说就是要挖掘展览背后的逻辑和关联,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展览现场

  石榴葡萄 齐白石 34×21cm 北京画院藏

  鱼虾负剑 齐白石 134.5×33cm 北京画院藏

  谈到两位大师的花鸟画的特征,吴洪亮认为:“作研究和作美术馆有一个很大的的差异,研究是把表面的问题往深做,美术馆是在研究的基础上把深入的东西用一个通俗可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如果齐白石的花鸟按照曾经的研究者来说的话,源于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民间,他是湖南湘潭人,跟毛主席是老乡。齐白石在湘潭长大,接了那边的地气;还有一条路径是源于海派,此前我做过中国20世纪研讨会的资料,他们是把齐白石归为海派的。齐白石又有自己的天分,所以齐白石的花鸟有民间之俗艳之美,也有来自传统又被现代改良过的市井之美。”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表示,黄宾虹只不过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看黄宾虹的花鸟首先还是要了解他的山水画,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玉簪蝴蝶 黄宾虹 64.9×33.6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的花鸟画艺术特点可以用淡、简、拙、浑来概括。”许洪流说,“‘淡’。平淡,他的画总的来说比较淡雅,他是中国传统文人,有比较高的一种审美追求,在历史上特别有影响力的董其昌也是追求淡。黄宾虹的山水画很浓重,但是花鸟画很淡,不过技法是相通的;‘简’。简洁,而不简单。这是传统文化画一直在追求的,这是文人画的共同点;‘拙’。巧拙,这是黄宾虹一直在追求的,他的绘画理论也会说到这点,出人意表,人家想不到的,否则的话往往就不拙。拙还跟厚重有关系;‘浑’。浑厚,作品要整幅对照,不要局部去看,黄宾虹的书法功底非常深,书法讲究的是笔势强,所以他的画能浑然一体,这是黄宾虹在传统的文人画家当中成就特别高的,他的作品有一种浑厚之气。”

  萱花虫石 黄宾虹 97×3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关于黄宾虹、齐白石艺术的当代启示,许洪流表示,“黄宾虹生前的时候在中国还不是很受待见。我翻到一本书,里面是大量的黄宾虹跟他夫人的通信,从通信中得知黄宾虹夫人帮他卖掉了大量的画,买的是外国人。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办了一个中国宋代绘画的展览,使得美国人和欧洲人对中国古代绘画有脱胎换骨的看法,没有想到13世纪中国人的写实能力这么强,还掀起了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潮。虽然中国一直谈不上写实的观念,但毕竟是相通的,虽然黄宾虹的东西太不写实了,他们同样能够引起共鸣。还有一个例子,大概在20多年前,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个展览在欧洲展出,承办方看到目录之后给浙江博物馆提出一个要求,其中黄宾虹的作品必须再加。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黄宾虹的艺术具有国际性。黄宾虹生前也曾对自己有一个评价‘我死了之后50年,大家能够认可我了’。”

  墨梅 黄宾虹 47.2×42.4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论坛期间,三位馆长还就浙江美术馆未来的展览规划、“百年”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美术创新精神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谈了各自的看法。

  齐黄“面谈”:黄宾虹罕见花鸟人物画稿首次亮相

  据主办方资料介绍,第一版块“不似之似”总体展示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师晚年花鸟画50件左右,“北齐南黄”,双峰并峙。齐白石以大写意花鸟画及工笔草虫享誉于世,纵横超迈,神妙入微,意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有传统文人画笔墨之意趣,又参入民间田园风味;雅俗共赏,饶有天然真趣。黄宾虹素以山水画著称,浑厚华滋,内美蕴真。而其花鸟画“另辟了一个世界”,雅逸清和,幽淡古拙,含刚健于婀娜,不似之似似之。

  草虫秋海棠 齐白石 68×33.5cm 北京画院藏

  第二版块“神逸并美”将齐白石、黄宾虹在题材选取、笔墨语言、设色特征、章法构图等方面相似或相异的花鸟画作品50件左右对比展出,来探究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作品的笔墨之美、设色之妙、构图之巧以及同一题材作品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匠心独运,直观呈现两位大师花鸟画艺术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月季 黄宾虹 67.3×33.4cm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第三版块“画之真诀”展出齐白石、黄宾虹画稿70件左右,以及艺术年表、老照片等文献资料。借以探究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师花鸟画艺术在师古人、师造化和出心源等方面的异同,溯源其风格特征、笔墨语言形成的内在理路。

  白菜蘑菇 齐白石 109×46cm 北京画院藏

  秋色秋香 齐白石 69.5×34.5cm 1950年 北京画院藏

  莲塘鹭鸶 黄宾虹 34×4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芙蓉 黄宾虹 68.5×33.2cm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展览中,一批黄宾虹罕见花鸟人物画稿曝光,引发众多关注与讨论。据浙江省博物馆相关专家确认,这批画稿确实为首次展出,其中以鸟类居多,也有人物和牧童形象,或有临摹或有写生,画稿的具体性质还有待研究。

  展出的黄宾虹罕见画稿

  展出的黄宾虹罕见画稿

  展出的黄宾虹罕见画稿

  “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展览现场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