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动态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电子邮箱:zgwhysrc@163.com

电话:010-52201593


艺术动态
 
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3/11 浏览次数:950

文化中心一直是北京重要的首都功能。全国“两会”期间,“文化建设”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安庭委员:

守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原汁原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安庭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重在坚守其“原汁原味”。安庭说,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是原生态。以故宫为例,故宫文创产品研发历经6年,突破了一万种。“故宫的门票收入在故宫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低,其文化IP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广。究其原因,是故宫长期坚守‘纯正’历史文化后获得的良币回报。”

安庭建议,首先从保护“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入手,制定政策或立法,保障“原生态居民”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所居的比例,在不影响建筑及格局的前提下,划定核心保护区,与后开发地区形成严格的缓冲区,保障当地居民从事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鼓励当地居民针对历史文化的相关活动。

他还建议,启动全国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原住民资源”普查与系统调查,摸清底数,形成基线数据。此外,还应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知识产权,纳入版权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杜绝低质量的复制,鼓励相关文化IP的衍生品创新、研发,并给予税费减免。

吴尚之委员:

加强报刊亭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认为,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文化资源和公共信息的集散地,北京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报刊亭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吴尚之认为,首先应当完善规划和用地政策。从国际经验看,在许多国家,报刊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政府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采取多种措施扶持报刊亭发展。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城镇建设中,应对报刊亭选址和配置进行研究论证,推动报刊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为报刊亭预留经营场所。

近年来,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邮政企业对报刊亭进行了规范经营和外观整改,增加了智能服务功能。吴尚之认为,相关部门可进一步研究报刊亭建设规划和服务标准,对老旧报刊亭进行升级改造,加强规范管理,积极推动报刊亭向信息化、智能化、便民化方向发展,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相协调。

“北京正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邮政报刊亭方便人民群众读书看报,是重要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应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吴尚之说。

冯远征委员:

加强戏剧普及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认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文艺舞台的日渐繁荣,话剧观众数量在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得益于我们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戏剧普及教育工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冯远征带来的提案正是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戏剧普及教育工作。他告诉记者,“结合近年来了解到的戏剧教育实践,我认为面向中小学的戏剧普及教育很有必要。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戏剧课不仅陶冶情操、提升自信,还能够培养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对于戏剧行业本身来讲,培养年轻化观众群体有利于行业持续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针对现今戏剧普及教育面临的对象不够广泛、专业教师匮乏及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规范化等现象,冯远征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加大对校园戏剧普及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明确在中小学阶段设立专门的戏剧课程,使学生能够从小培养对戏剧的热爱,通过戏剧陶冶情操、塑造品格。

“校园戏剧教育并不是专业的表演课,而应更倾向‘普及性’。戏剧课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表演,更应是综合性地提升学生对于戏剧的认知和理解。”冯远征说。

谈及教师队伍培养,冯远征说,“区别于‘专业演员进校园’开展的艺术指导,我希望未来的校园戏剧教师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讲授戏剧基础知识的教师队伍。可以考虑在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中建立相关的教育专业,使戏剧普及教师更加职业。”此外,应对学校及文艺院团设立教育补贴,鼓励院团开设低价位学生公益专场或“戏剧进校园”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欣赏高质量戏剧演出。

孙宝林委员:

构建在世界印刷文化领域主导的话语权体系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认为,印刷文化是文化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具有独特先天优势,应主动构建在世界印刷文化领域主导的话语权体系。

“我国取得印刷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有许多积极因素。”孙宝林说,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也是印刷产业大国,在印刷技术国际标准制定中一直居主导地位。

“如果能成功实现在印刷文化领域取得国际话语主导权,将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主动创设更多有利议题提供帮助。”孙宝林建议,要强调中国印刷术发明国的地位,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在国际舞台形成优势矩阵。此外,还应打造国际化印刷科技与文化学术研究矩阵,建设印刷文化领域全息式话语权体系,设立印刷史料公共学术平台等学术基础项目,吸引和导流国际高端话语走向。

中国印刷博物馆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印刷专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播机构。孙宝林说:“将来我们也会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引领印刷文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在文化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高枝 武红利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邮箱:zgwhysrc@163.com

京ICP备12004165号